查看原文
其他

京沪大调查:工会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

2015-07-28 工人日报

阅读提示:推进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农民工工作,是当前工会工作的重点。7月上旬,本报记者与北京《劳动午报》记者、上海《劳动报》记者一起走上街头、来到工地,采访了有一定代表性的农民工群体,零距离地感受到了他们对工会的认识与期待。
北京篇——你眼中的工会是什么样子的?【问题】1、您知道工会吗?2、您知道工会是做什么的吗?

3、您希望工会能为您做点儿什么?


记者就这3个问题,在北京街头、社区、工地、餐馆等地方以“海采”的方式随机提问了30名农民工。现将部分有代表性的回答呈现给读者。

【分析】

我们从一些农民工的回答中看到,近几年首都各级工会积极组织农民工入会、为农民工开展服务,使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在农民工群体中不断扩大,许多农民工对工会的性质、特点等基本常识有了认识;许多农民工对工会组织的作用、开展的服务项目有了认同,有的还知道适时向工会组织表达自己的诉求。

同时,我们也看到,一些农民工对工会组织的认识还相当模糊,特别是部分零散就业的农民工对工会组织还缺乏认识、不够熟悉、不予认可——这无疑为工会组织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工作提供了切入点,即:帮助农民工认识工会、了解工会,明白如何入会以及入会能带来哪些益处,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;工会服务农民工工作要从农民工的具体需求出发,注重实效,特别是在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、劳动安全、社会保障、精神文化权益等方面,拿出有力举措,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。唯此,工会组织才能实现组织农民工、凝聚农民工、成为农民工的“家”的目标。

(本报记者 郭强 《劳动午报》记者 金海鸥 杨琳琳 付少玮 白莹

上海篇——工会对于农民工意味着什么?

【问题】

1、知道工会吗?

2、对于农民工群体来说,工会对于他们又意味着什么?

3、他们对工会又有哪些期待?

7月上旬,记者走上街头、走进工地与工厂,随机访问了部分在上海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。

【分析】

记者随机采访发现,在大型企业工作稳定的农民工比较了解工会,而部分初到上海、岗位流动性大的农民工群体对于工会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“盲区”

记者从上海市总工会组织部了解到,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,至2014年底,本市在单位就业、正常缴纳社保的农民工达到了417万,来自工会的数据表明,其中加入工会的农民工近280万,入会率在67%左右。“今年市总计划新增农民工入会人数33万以上,实现入会率12%15%的增长。”市总工会组织部副部长钱传东介绍。

据了解,导致农民工入会困难的原因一方面与农民工自身的工作特征有关,另一方面也与他们的主观认识有关。农民工就业往往集中在建筑施工、快递物流、电子装配、船舶修造等劳动密集行业,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。“农民工的工作环境相对恶劣,就业稳定性差、岗位流动性大,部分人呈‘候鸟式’迁徙,加大了工会组建的难度。另一方面,一些中小企业用工不规范,农民工的劳动保护、职业危害防护情况堪忧,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。”钱传东说。

对此,各级工会将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进行分类施策、重点突破。“比如针对快递行业‘总部+加盟店’的形式,一方面规范总部建会,另一方面推进加盟店属地建会。在建筑工地则推进项目工会联合会建设,并在工地设立工会工作服务站,为建筑工人提供心理疏导、法律咨询等实打实的服务。”针对部分中小企业主不愿建会的情况,将探索企业体制外建会,通过区域性、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吸收农民工会员,市总给予专项经费支持。

“我们将坚持三个并重,推进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。首先坚持农民工入会数量和质量并重,让他们真正加入工会,而不是‘被工会’。入会和服务并重,让农民工得到实惠,感受到工会这个职工之家的温暖。重点推进和面上发动并重,不断扩大农民工的组织覆盖面。同时,我们将农民工入会与办理工会会员服务卡、法律宣传月月演相结合,通过赠送会员专享基本保障、实施普惠制服务等,增强农民工加入工会的获得感、归属感与认同感。”钱传东说。

(《劳动报》记者 张锐杰 黄嘉慧 本报记者 钱培坚)

本期编辑:赵晨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